“民主是个好地方,山清水秀好风光;蓝天白云空气清新,金顶银墙秀丽的山乡……”走进陕西省岚皋县民主镇明珠社区的“慈善幸福家园”,嘹亮的歌声就这样飘过来,指挥大家练歌的是今年74岁的高书友。今年初,明珠社区以便民服务中心为基地,连接集镇的广场、公园及医疗、文化服务机构,建起了“慈善幸福家园”。高书友把歌舞队的作词、作曲、配器、伴奏、领唱和编导等人员组织起来,大家伙的文化生活过得红红火火。
“艺养天年”文化养老服务实践是安康市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全市养老服务业、保障老年人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而策划打造的一项“文化养老”服务品牌,是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全覆盖的重要举措,主要利用县(区)中心敬老院、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互助幸福院的设施、设备,以敬老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互助幸福院等社会养老机构为依托,由安康市文旅广电局、民政局等牵头,文图两馆联合社会力量全面实施,组织老年人开展各类文化艺术活动,把快乐和幸福汇聚老人们的心田。
文化服务民生
“艺养天年”覆盖全市、推广全省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4亿。在陕西,60岁以上人口超过700万。在安康,老龄化进程持续加快。全市60岁以上人口52.31万,占全市常住人口比重为20.98%。60岁及以上的比重与2010年“六普”相比,上升7.39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的占比上升5.97个百分点。安康市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比全国、全省分别高1.44个、1.62个百分点。
养老问题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难点之一,更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当前,老年人对精神生活和养老层级的追求不断提高,养老服务逐渐与文化、旅游、科技、生态等产业融合发展,诞生了文化养老、旅游养老、智慧养老、生态养老等新业态、新模式。
“自2019年4月起,我们在每个县(区)各选择1个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机构、1个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个农村互助幸福院先行试点,2020年7月在全市养老机构全面铺开。”安康市文化和旅游广电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艺养天年”安康实践以艺术普及、非遗传承、文化欣赏为基本内容,以培训、演出、展览、讲座、比赛为基本方式,广泛搭建老年人文化展示活动平台,积极探索出了老年人享受文化服务、参与文化活动、创造文化成果的路径和方法,开创了“文化养老”的安康样板。
实现老年人娱乐、健身、文化、学习、消费、交流等方面的结合,是国家对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作出的重要部署。“文化养老”则是新时代养老观念、养老方式转变的重要体现。
为积极探索“文化养老”安康模式,安康市文化和旅游广电局、市民政局、市老干局于2020年出台了《安康市“艺养天年”老年群体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的实施方案》。经过两年多的建设,目前,安康全市所有敬老院、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互助幸福院,老年群体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设备齐全,面向老年群体的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基本建立,老年群体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基本满足,老年群体“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成果显著,文化养老安康模式得到认可和推广。作为创新案例,“艺养天年”文化养老服务的安康实践被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在全省推广。
紧贴爱好和特色
打造老年人自己的服务品牌
保障老年人基本文化权益和满足老年人基本文化需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法定要求。要形成“文化养老”的长效性、深入性,需要依据受众及当地的实际,以送文化和种文化相结合的方式,打造出老年人自己的公共文化服务品牌。
旬阳市中心敬老院供养五保老人150余人,工作人员在摸清人员底子的基础上,根据爱好,组建了健身舞蹈小组、器乐表演小组、腰鼓队、棋牌小组、民歌演唱小组、阅读故事汇六个兴趣小组;小河镇小河社区老年人口500余人,其中互助幸福院共托养五保人口7人,托管退休干部21人,成立了老年舞蹈小组、书画小组、鼓乐小组、腰鼓队、棋牌小组、读书会等6个兴趣小组……
同时,旬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旬阳民歌、道情皮影、旬阳花鼓、民间打击乐、传统刺绣等都是老年人熟知和喜爱的项目。旬阳市文化馆根据各个兴趣小组的具体情况合理确定艺术培训内容,安排业务骨干联点包抓,定期送培训、送展演到公共养老机构,每年组织举办“艺养天年”文艺专场活动。例如城关镇老城社区的“汉调二黄”“巧手坊”“红歌会”;中心敬老院的旬阳花鼓、民间打击乐;小河镇小河社区的腰鼓队、民乐演奏、书画等,都成为“艺养天年”的特色和亮点。
“安康各地围绕文艺创作、艺术培训、文艺演出、读书看报、广播电视、体育健身、棋牌游艺等基本文化养老内容,结合老年群体的文化需求实际及当地特色文化、民间艺术,广泛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活动。”安康市文旅广电局公共服务科科长陈启安表示,“我们以‘送’和‘种’结合,以‘种’为主的方式,着力培育老年群体文化自我服务能力,逐步形成一批具有创新性、示范性的老年群体文化服务品牌。”
携手共建
用文化充实生活、凝聚力量
退休工人宋德新在明珠社区“慈善幸福家园”里感受到了“老有所乐”。他年轻时就喜欢吹拉弹唱,现在带动大家一起玩乐器,不仅成了正经事儿,还被称为能人。他的同伴宋成仙说:“身为农民,六七十岁了也不好意思退休。现在到这儿来参加歌舞队活动,自己尽兴,家人支持,社会公认,真是老有所乐,老有所养!”
在这里享受“艺养天年”的还有3支广场舞队伍,每天傍晚活动于社区广场、镇政府广场。以吕发桂大妈为首的一支队伍,既拍交互视频,又唱歌跳舞,在一个名叫“白杨树”的小广场上独立活动,每天都是两3个小时。年过六旬的伍先民大妈,唱歌、跳舞、玩交互视频,快乐得成了当地的“文化名人”。
安康市慈善协会会长崔光华表示,慈善幸福家园工程目前在全省实施,将进一步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其中,特别是投身于广大乡村地区,这对巩固脱贫攻坚和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安康要以“慈善幸福家园工程”为抓手,推动慈善事业在新时期高质量发展。
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对文化服务机构、对公众来说是两全其美的好事。安康市文化和旅游广电局副局长王军表示,安康充分利用市、县区老年大学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组织老年大学学员成立老年群体公共文化服务志愿组织,深入养老服务机构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并将老年大学开展的老年群体公共文化服务纳入政府购买范围,根据服务数量和质量给予补助。
在安康汉滨区、汉阴县、白河县、宁陕县等地,除当地文化馆(站)、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组织开展各类文艺演出、社火展演、国标舞培训、老年人春游踏青等活动外,各地的老年协会、各类社团组织、企事业单位及慈善组织也投身其中,积极举办以艺术培训、健身舞蹈、琴棋书画、读书看报等为基本内容的文化养老活动,形成了“文化养老+志愿服务”运行模式。(本报驻陕西记者 秦 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