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以来,陕西省西安市各公共图书馆携手合作,连续3年举办数字资源寻找“阅读达人”活动,为推广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推进全民阅读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对基层公共图书馆而言,除了资源建设,还要在提升服务方面下功夫,要畅通传播渠道,强调对读者和市民的覆盖面和触达率,从而提升数字服务效能,这也是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西安图书馆馆长胥文哲说。

在由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西安图书馆承办、西安市13区县的公共图书馆协办的第三届西安市公共图书馆百万数字资源寻找“阅读达人”活动刚刚启动之际,记者选取上一届不同职业、不同年龄段读者中的优秀代表,以期通过他们的故事,看一看用户需求、数字资源建设成果以及未来还应着力的方向……

对于他们,数字资源可以改变人生

“书籍不能直接给你带来好运,但能让你悄悄成为更好的自己。”“80后”西安读者周南这样说,也是这样身体力行的。在2021第二届寻找“阅读达人”活动中,他以自己的阅读故事斩获一等奖。

周南双目视力只有0.1,时看书要离书本特别。若是遇到笔画复杂的字时,他要贴在书本上才能看清。尽管如此,他在阅读的路上始终没有停下脚步。靠着勤奋,他自学了针灸推拿专业大专到博士阶段的大部分课程,在国家级和省级各类医学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并在2017年考取了按摩高级技师证书。周南说:“我在阅读中成长,在阅读中提升自我,在阅读中成就梦想。”

“图书馆于我而言,不仅是提供文献借阅服务的场所,更是一个公共文化空间,提供着多种形式的信息资源和多元化服务,更是改变自己的场所。”今年60岁、家住西安市长安区的宋省民如是说。

20多年前,因为一场疾病,宋省民基本丧失了视力,他成了一个要依靠盲杖方能艰难出行的视障人士。他说:“当时,我的人生一片暗淡。如今,我开了一家按摩小店,虽然挣钱不多,但自己不再是家人的负担,完全可以自食其力。这一切,靠的就是学。”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听说西安图书馆每月会定期开展阳光盲人伴读活动,我便主动加入进来。活动中,志愿者为盲人读者朗读精心挑选的图书,大家聚在一起交流,谈生活、谈人生,我们的精神生活不断地充实起来。”宋省民介绍,通过西安图书馆租借给盲人读者的智能读书机,他打开了一座宝库,不仅听了众多专家的讲课,还自修了推拿按摩知识,这为后来开店当老板打下了基础。

“社会日新月异,紧赶慢赶还怕跟不上呢,咋敢不学?”宋省民表示,广大残障朋友要用好身边的公共文化资源,让自己充实起来、不断成长,也希望文化机构能借助新科技,推出更多服务,方便行动不便的残障人士。

对于他们,数字图书馆是幸福生活好助手

对于热爱听书的任红霞而言,西安图书馆公众号数字资源里的“有声微书屋”是她每日必听的内容。她说:“每天半小时的听书,让我开阔了视野,成为更好的自己。”

“我从高中时期就养成了坚持阅读的惯,多年未变。那时候,课外读物无非就是四大名著和一些国外经典,我几乎读了个遍。长大后,常常去图书馆找好书看,也在查找书目上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任红霞说,一次偶然的机会,通过西安图书馆线上宣传活动,接触到了数字图书馆,从而发现了阅读的新大陆。特别是从体验“听书”功能开始,自己又连续接触到“天禄讲坛”以及“有声微书屋”。如今,每天都会利用碎片时间听感兴趣的内容。

“大学毕业后来到西安生活,一次偶然走进西安易俗社小剧场看了一场秦腔。这一看,就被秦腔那热耳酸心的音韵及厚重的家国情怀感染,于是就想先通过阅读来填补我对秦腔了解的空白。”王斌是一个爱看戏的“90后”,西安图书馆公众号数字资源里的相关视频,是他寻觅戏曲讲座的便捷通道。王斌说:“原先很难找到关于戏曲文化的讲座,直到我关注了图书馆的公众号,才发现原来名人大家的专业讲座就在我的手机里。”

“小时候爱书,总是买好多本放在包里,得空就拿出来翻一翻。拿到一本喜欢的书,我总是翻了又翻、看了又看,翻烂了也舍不得丢掉。”读者任杰说,在一次用微信查阅资料时,偶然间接触到了西安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号,从此爱不释手。强大的文章引导、细致的功能介绍、丰富的书籍,让他心中窃喜,找回了小时候手不释卷的幸福感。

任杰说,无论是“读书”还是“读屏”,无论是深度阅读还是碎片化阅读,都是阅读;无论是“开卷有益”还是“开机有益”,只要“有益”,就足够了。

对于他们,阅读就是成长的阳光雨露

孩子会有许许多多的问题和奇奇怪怪的想法。对冯宇锋小朋友来说,他有一位专属于他的“老师”给他答疑解惑,这位“老师”就是数字图书馆。

“西安图书馆公众号里的‘万方少儿图书馆’里有生动有趣的有声绘本,还有形象直观的科普视频,开拓了我的视野。在‘科普视界’里,我认识了植物界的‘活化石’百岁兰,看到了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知道了北方的春天池水为什么会变绿……”冯宇锋说。

同样,侯若菁也是一名热爱阅读的小朋友。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她便每天阅读打卡,几乎从未中断。对她来说,生活里不能没有书籍,不能没有阅读。小小年纪的她是图书馆的常客,后来她发现了数字图书馆,特别是里面的“听书”资源,让她与书更亲了。

“不出门就能随时听书,既不耽误时间,还可以让眼睛休息一下。”侯若菁说,“因为爱读书,我也热衷于参加演讲、诗歌朗诵等活动,并且多次获奖。读书使我了解到更多做人的道理。”

“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读书,这是我们需要大力弘扬的优良传统。而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与全民阅读的开展紧密相连。”胥文哲表示,时代在发展,阅读惯也在改变,通过手机看书、听书的人越来越多。图书馆要紧贴时代、顺应需求,建设好、推广好数字资源,更好地服务广大读者。(本报驻陕西记者 秦 毅)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