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不仅是借阅图书的地方,更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标,需要担负起建构城市文化形象的职责,成为全民的公共文旅空间。”陈鹏博是陕西省图书馆的一位忠实读者,同时也是一位热衷文化打卡的旅游爱好者。他说:“当我走进国家图书馆新馆、苏州第二图书馆、天津滨海图书馆时,我多么希望在我的家乡也能矗立起一座既有传统文化风韵又能代表三秦文化新高度的现代化图书馆。可以说,今天我的愿望实现了,我很高兴,也很激动,以后我会带着所有外地来的亲朋来此参观,在图书馆里看咱陕西的发展,收获咱老陕的自豪!”
4月24日上午,由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陕西省图书馆承办的“陕西省图书馆新馆阅览功能区开放仪式”在陕西省图书馆新馆前广场举行。陕西省委书记刘国中出席,省长赵一德致辞,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张旭视频致辞。陕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晓,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郭青、省政协副主席刘宽忍出席,副省长方光华主持开放活动。
总投资6.5亿元、建筑面积达8.19万平方米的陕西省图书馆新馆,设计藏书800万册、拥有阅览座位4000个,是“十四五”以来全国新建图书馆单体建筑面积最大,集智慧阅读、文化教育、文化休闲、文化展示于一体,与艺术、非遗、旅游、科技、教育、体育等行业深度融合的一座综合性、现代化公共图书馆。目前,虽只是部分功能区开放,但已经让众多读者由衷地感到高兴。未来,伴随着图书馆的全面开放和综合服务的持续优化,必将成为新的城市地标,成为广大市民和游客读书学习、休闲放松的好去处,成为体现陕西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名片。
蝶变升级只为服务人民
百年历程上不断铸起新的丰碑
陕西省图书馆成立于1909年,是我国成立最早的公共图书馆之一,是西北地区首家成立的省级公共图书馆,是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2005年、2010年、2013年和2018年连续四次被评定为“国家一级图书馆”。
百余年来,从“陕西图书馆”更名为“陕西省立第一中山图书馆”,到“陕西省立第一图书馆”“陕甘宁边区西安图书馆”,再到1953年沿用至今的“陕西省图书馆”,无论名称如何变化,以文化服务人民的初心永驻。
忆百年峥嵘岁月,立丰碑彪炳史册。从当时梁府街(今青年路)学务公所东侧楼房三重(50余间)到长安路馆区和西大街少儿分馆合计5.08万平方米,再到现在“一馆三区”总建筑面积达到13.3万平方米,馆舍面积位居全国省级馆第二;从最初仅有的3位兼职人员到如今300余人的馆员队伍以及更为庞大的志愿者团队,陕西省图书馆不断蝶变的背后,是政府的持续投入和真情服务读者的不变宗旨。
时间回到1949年,陕西省图书馆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当时,图书馆位于西安市西大街146号,毗邻西安钟楼。一到周末,馆门口就会排起长队,众多读者来此看书、借书。当时,图书馆有20多名工作人员,馆舍面积500多平方米,藏书15万册左右。
时间来到1996年,由于馆舍(即现在的西大街馆区)已不能满足广大读者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陕西省政府决定在西安长安北路与南二环路交会处建设新馆(即现在的长安路馆区)。该馆建筑面积 4.7万平方米,设计藏书容量 400万册,阅览座位2000个,于2001年9月30日正式向社会开放,当时被誉为“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省级公共图书馆”。
多年来,在陕西省委、省政府以及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的大力支持下,陕西省图书馆对馆舍布局及馆容馆貌进行了多轮升级和改造,规范了标识标牌,改造了节能设施,打造了人文景观,营造了环境典雅的阅览氛围。2009年为扩展使用空间,长安路馆区改造为大开间格局,采用RFID技术,全面实现读者办证、借还、复印等服务自助化,同时,引用智能机器人、智能架位,促进科技与图书馆的融合;新增电子书瀑布流、图书自助消毒柜、自助借还书柜、AR互动体验等,着重提升读者馆内服务体验。
然而,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的增加,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的增多,图书馆馆舍面积不足的问题再度凸显。作为消解空间与服务矛盾的重要途径,推进陕西省图书馆新馆建设变得愈加重要。
2012年陕西省图书馆新馆项目立项,成为陕西省委、省政府统筹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十大文化重点项目之一,并于2015年8月启动扩建工程。2020年以来,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但秉承着办好民生工程、为群众办实事的初衷,新馆项目克服困难持续推进。特别是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在陕西省委、省政府的强力支持下,在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主要领导的直接带动下,新馆建设加速推进,并且倒排工期,确定了“先行开放、逐步完善”的指导原则,只为“抢”出时间,让广大群众早得实惠。
在陕西省图书馆新馆阅览功能区开放仪式上,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高阳表示,陕西省图书馆新馆是陕西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十大文化重点项目之一,从2012年立项之初就被赋予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及打造陕西公共文化服务标志性建筑的重要使命。10年间,省里相关领导、有关部门积极推动新馆建设,陕西省委书记刘国中高度重视,省长赵一德亲自部署安排,副省长方光华专题研究,省政府秘书长方玮峰亲自落实,在陕西省发改委、省财政厅及陕建集团、西安市高新区等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新馆建设克服了建设周期长带来的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通过使用财政资金、专项债券及文旅厅自筹等方式筹措资金,成立专班周调度、月点评、季总结,加快施工进度,确保工程质量。目前,新馆基本完成建设任务、新馆阅览功能区开放,受到文化和旅游部的高度肯定,全国图书馆同行高度关注,国家图书馆及40个省市图书馆发来祝贺视频和贺信贺电,成为全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一件大事、喜事、盛事。
从“书”到“人”理念革新
开创面向未来的新发展格局
“天地万物,唯人为贵”。陕西省图书馆新馆遵照“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凸显了现代第三代图书馆“空间再造”的特点。图书馆从以“书”为主的空间,上升到以“人”为中心的知识交流场所,打造人们“面对面”的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的空间,以“开放、智慧、包容、共享”为原则,致力于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
作为特色化、复合型、开放式的现代化图书馆,陕西省图书馆新馆建设,学习国内外图书馆的先进理念,融合智慧阅读、人文艺术、亲子成长、休闲娱乐、国际文化交流等多种元素,功能布局集文化服务、文化教育、文化休闲、文化展示等于一体,注重与现有馆区功能衔接和错位发展,在建设、服务和管理上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在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自由空间的同时,创新探索公共文化服务多元供给格局,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
陕西省图书馆新馆主要划分为文献阅览、拓展服务和功能配套三大功能区。其中文献阅览区包括中文图书区、报刊阅览区、少年儿童馆、城市书房等区域,提供文献借阅、数字资源、阅读推广等基础服务;拓展服务区包括丝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交流中心、丝路全息剧场、陕图文创中心、艺术培训中心、书店等区域,依托文化创意、非遗传承、亲子成长、国际文化交流等多元文化业态打造复合型文化空间,提供一站式文化服务;功能配套包括业务办公区、设备用房、餐厅等,保障图书馆各区域的安全开放、正常运转。
陕西省图书馆新馆是辐射全省的知识信息新枢纽、文化服务新阵地、文化陕西魅力展现新窗口。与此同时,陕西省图书馆长安路馆区、西大街馆区不会因新馆的建成而弱化功能,稀释服务水准,反而会在“一馆三区”的格局中不断强化各自优势,合力开启全省公共文化服务新篇章。
“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走入新馆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这12个金色大字,取自2019年9月 给国图8位老专家的回信,信中强调:“图书馆是国家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陕西省图书馆以浑厚、雄劲的笔力将此置于最醒目的地方,也清晰地表明,全馆上下将以新馆落成为契机,薪火相传、奋发图强,进一步发挥好图书馆在传承中华文明、提高国民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更好地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促进陕西公共文化跨越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图书馆新馆建成,不仅是馆舍建筑和设备环境的更新,也是图书馆管理模式和发展理念的进步。“陕西省图书馆将以此为契机,开创图书馆新的发展格局,并示范引领全省各级公共图书馆以未来发展目标为导向,与国家总体文化发展战略规划相适应,凝聚合力,服务读者,创造效能,推进图书馆事业、公共文化服务的高质量发展。”陕西省图书馆党委书记、馆长周云岳说。
从硬件提升到服务创新
全省扎实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近年来,陕西省认真贯彻落实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全面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多样化公共文化需求。
陕西各地深化公共文化领域改革,不断加强新型文化空间建设。在强化社会参与力度方面,认真贯彻落实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文化领域重点改革工作总结部署会精神,将深化改革列入年度工作任务持续推进,涌现出渭南市临渭区文化馆企业分馆、西安市碑林区图书馆社会化运营等新模式。在完善基层服务网络方面持续加力,做好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的免费开放工作,支持市、县开展文化场馆提升改造工作,持续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全省建成文化馆分馆948个、图书馆分馆1036个,33个公共图书馆、36个文化馆建立理事会,实现市级以上全覆盖。建成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近500个,为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便利。
在强化硬件投入的同时,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创新工作方式,提升服务效能,让群众的公共文化需求得到充分满足。以陕西省图书馆为例,在做好阵地服务的同时,图书馆还启动了流动服务车项目,车内藏有中文图书5000余册,定期前往社区、工厂、机关、学校及部队等15个流动服务点,上门开展读者咨询、图书借还等服务活动。同时,还分别在省人大、丹凤县竹林关镇、西安监狱、陕汽重卡社区、碑林区残联等开设了26个馆外分馆和3个24小时街区图书馆,每年组织约120场读者活动,有效充实了馆外读者的阅读需求。
虎年春节期间,陕西各地共开展各类线上线下公共文化服务约5243场次,惠及群众5331.50万人次。与2021年同期相比,春节群众文化活动(线上+线下)总场次和惠及群众数量不但没有因为年前疫情的影响下降,反而分别有74.77%和133.26%的增幅……在不扎堆、不聚集的疫情防控总体要求之下,2022年春节群众文化活动的表现明显好于节前预期,呈现出线上线下充分融合、省市及各区县各类活动遍地开花、创新服务贴心走心、融合共享惠民乐民等特点。
2022年,陕西将按照《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部署,着力打造好服务链,以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为目标,推动全省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社会化、数字化、特色化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让公共文化更好赋能美好生活。
奋斗,浸润梦想激情自信向前;创新,饱含勇毅开拓走好新的赶考之路。高阳表示,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将紧紧围绕陕西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争当建设文化强省的排头兵,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奋力谱写陕西文旅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雪安银 秦 毅/文 樊东坡 薛 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