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这天,家住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道的赵秀荣和她的老街坊们一行60余人,早早来到了位于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内的朝阳区冬奥文化广场,这已经是他们第二次参加冬奥文化广场的演出了,所以大家格外兴奋,表演也更游刃有余。以北京冬奥会场馆“冰丝带”为设计理念搭建的主舞台上,麦子店街道的5支中老年朋友自发组成的表演队表演了京剧、舞蹈、柔力球健身操、武术等节目,吸引了不少在公园里锻炼、健身的人。大家为舞台上活力四射的大爷大妈们鼓掌叫好,演出被不断推向高潮。“虽然北京冬奥会的圣火熄灭了,但是冬残奥会的大幕即将拉开,世界各国的运动员在赛场上顽强拼搏,我们中老年人也要展现自己健康的生活方式,让更多人感受到这份冬奥激情!”赵秀荣说。
自2月4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以来,作为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重要组成部分的冬奥文化广场,展现了世界上第一座“双奥之城”的激情与魅力。在严格遵守疫情防控措施和限流的前提下,北京市民踊跃参与广场活动,体验冬奥冰雪运动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冬奥会期间,16个冬奥文化广场共举办了826场文艺演出,近百万市民参与。
大部分冬奥文化广场每天演出2场,在春节等节假日,有的广场每天要演出4场到5场,演出场次和参演人员也会根据需求不断增加。在冬奥文化广场上演出的团队,以市民群众文艺团队为主,成员由北京市各区文化馆、街道乡镇文艺团队和文艺骨干组成。市民群众登上冬奥文化广场的文艺赛场,展现了群众演、演群众的独特风景,体现了群众作为东道主参与冬奥会的热情。东城区组织17个街道,每天由一个街道在冬奥文化广场举办2场“庆冬奥展风采”主题日文化活动;朝阳区安排43个街乡文艺团队,每天上演文艺演出,贯穿全周期。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组织市文化馆创编冬奥广场舞《一起向未来》,在全国集中推广。全市近万支广场舞团队参与,小教员们深入学校、机关、企业进行专题培训,超百万市民学跳。《一起向未来》不仅成为冬奥文化广场的开场舞,也成为社区群众最喜爱的广场舞。
为了推广冬季运动,增强广场活动趣味性,每个广场都设立了冰雪运动体验区,让市民群众在广场就可以体验冰雪运动。石景山区广宁街道冬奥社区健身文化广场、密云区蔡家洼玫瑰情园广场通过人工造雪,设立冰雪运动区,让市民体验雪上运动的速度与激情。许多冬奥文化广场设立了冰壶、冰球体验区,儿童和青少年成为主要参与者,互动活动成为市民冬季冰雪运动最好的体验课堂,为今后参与冰雪运动种下希望的种子。每个广场还设立了冬奥主题展览区,宣传奥林匹克理念,普及冬奥和冰雪运动知识。
海淀区海淀公园露天冬奥文化广场、丰台区莲花池公园冬奥文化广场设立“非遗体验区”,展示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市民可现场体验彩塑脸谱、面塑、毛猴等非遗手工技艺,融合春节、冬奥等元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北京市级非遗项目火绘葫芦亮相顺义区顺义公园冬奥文化广场,让传统文化与冬奥融合,展现北京非遗魅力。西城区金中都公园冬奥文化广场推出“冰雪十三绝”、年画展等特色展览。朝阳区冬奥文化广场的“漂亮的兵马俑灯”展,以中国秦代的兵马俑为灵感原型,采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灯彩扎制技艺,展示优秀传统文化和朝阳区的文化特色。
为了体现科技冬奥,冬奥文化广场充分利用AR、VR等科技手段,让群众通过科技的力量,体验、感受冰雪运动速度与激情。东城区冬奥文化广场设置了沉浸式VR体验设备,市民可上机体验VR滑雪,游戏设置了经典模式、森林赛道、城市赛道等模式,还可以多人联机同场竞技,在身临其境般的虚拟世界中,体验者要征服在现实滑雪场中不可能遇到的高难度障碍和惊险场景。
海淀区海淀公园冬奥文化广场借助“液态仿真冰”技术打造的冰壶体验区,广场内配备了智能测温验码机器人、智能消杀机器人、智能接待机器人等AI智能产品,让市民体验科技带来的便捷。怀柔区滨河森林公园冬奥文化广场利用AR技术,让市民通过微信“扫一扫”,在虚拟现实中实现与“冰墩墩”“雪容融”的互动、合影。大兴区冬奥文化广场利用全息投影开展滑雪体验活动。延庆区、顺义区、怀柔区的冬奥文化广场配备了高清大屏幕,市民通过屏幕观看了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和重要赛事。中国电影博物馆冬奥文化广场利用电影优势,举办“冰雪冬奥 银幕筑梦”体育电影展映活动,推出《妈妈的神奇小子》《了不起的老爸》《夺冠》《冰与火》等体育、冰雪题材影片33部,采用胶片、数字放映的方式,记录体育赛场内外的动人故事。
在16个冬奥文化广场中,有些曾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文化广场。如东城区地坛公园八区文化广场、朝阳区奥森公园文化广场、海淀公园露天文化广场、丰台区莲花池公园文化广场、通州区运河文化广场、房山区府前文化广场、大兴区兴城文化广场,它们作为“双奥文化广场”是“双奥之城”的具体体现。从“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到“一起向未来”,一路走来,这些广场见证了北京这座城市的文化、经济、科技发展,承载着传承奥林匹克精神的美好记忆。
奋战在冬奥文化广场一线的团队成员中,也有许多人是“双奥工作人员”。海淀区文化和旅游局公共服务科科长秦赤兵、项目负责人王猛等,既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海淀区奥运文化广场的策划者、建设者,又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亲历者。在谈及感受时,他们说能参与“双奥”建设感到十分的喜悦和庆幸,话语中充满了自豪感。(本报记者 卢 旭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