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上午7时15分,豫剧五大名旦之一、豫剧“马派”艺术创始人马金凤因心力衰竭病逝,享年100岁。马金凤曾获“德艺双馨艺术家”等多项殊荣,被称为国宝级豫剧大师。

马金凤堪称梨园传奇,提起她,浮现在人们眼前的是头戴凤冠、手持令箭、威风凛凛的巾帼英雄穆桂英,一声“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底气十足。

马金凤5岁学艺、7岁登台、14岁担纲主角、22岁倡议组建新式剧团。她一生献给艺术,百岁仍在“挂帅”演唱。她的代表作“一挂两花”(《穆桂英挂帅》《花打朝》《花枪缘》)及《杨八姐游春》等久演不衰,成为豫剧经典之作。她的表演博采众长,创造出具有鲜明特色的“帅旦”行当,丰富了传统戏曲的表现形式,形成了生动质朴、独树一帜的豫剧“马派”艺术。

从艺90多年来,马金凤始终扎根人民群众,把为群众表演视为最大的幸福,演出足迹遍布祖国各地。在一个世纪的演出实践中,她均每年演出200多场,演出的剧目有500多本。她先后12次进京、5次进中南海怀仁堂,国家领导人演出,获得郭沫若、田汉、夏衍等人高度评价和鼓励。著名戏剧家吴祖光盛赞马金凤是一朵“洛阳牡丹”;作家老舍在看完她的演出后,曾欣然赠诗:“大众喜颜开,洛阳金凤来。”马金凤“金凤凰”“洛阳牡丹”的美誉流传至今。

1980年,洛阳市豫剧一团到郑州参加豫剧流派会演,豫剧“马派”由此确立;2004年12月,马金凤获文化部授予的“终身艺术成就奖”。马金凤是一个时代的标志,是河南乃至中国戏曲的见证者、推动者。

马金凤格外重视豫剧人才的培养,为戏曲艺术的薪火相传鞠躬尽瘁。她曾说:“能唱就唱,唱不了就教。只要我还活着,就不能忘记人民交给我的任务。我有信心把豫剧发展兴旺。”

2009年,国内首个豫剧本科班在中国戏曲学院开班,马金凤登上大学讲台,为培养豫剧人才尽心竭力,80多岁时仍坚持为学生上课并指导学生表演。2020年,在中国戏曲学院庆祝建校70周年之际,郭汉城、杜芳、尚长荣、马金凤、蔡正仁、刘秀荣等老中青少四代师生给 写信,98岁高龄的马金凤收到 的回信后还表示要“继续把学生教好,发扬光大戏曲文化”。目前,“马派”弟子学生、戏迷遍布全国各地,其代表作“一挂两花”传唱大江南北。

2021年,马金凤过百岁生日时,曾动情地说:“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也100岁了。党是我的母亲,我是党的女儿,我想为党再唱一百年。”

马金凤安然离世的消息传来,戏迷朋友纷纷深切缅怀,河南省众多艺术家感慨万千。戏迷刘威听到马金凤逝世的消息后,泪流满面。“我曾有幸陪伴马老几天,感受艺术大师的伟大。马老从来不麻烦人,总说‘谢谢’,搞得我们晚辈不好意思。马老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河南省剧协秘书长蒋愈红说:“马金凤大师是豫剧的见证者、践行者、推动者,她的逝世不仅是河南戏曲的损失,更是中国戏曲的损失。她用90多年的舞台实践诠释了一位戏曲演员的初心和使命。”

“对于豫剧演员来说,一生中能创造一个流派、创造一个行当的人非常少。马老一生中的表演和演唱都贯穿着创新转化、创造发展,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河南省豫剧院院长李树建说,马金凤对豫剧普及、传承作出了巨大贡献。

马金凤逝世后,根据老人的遗愿,将生前的演出物品全部上交国家。她的家属表示:“她是人民的演员,所有的东西都应该回归人民。”

马金凤虽已去,但“穆桂英”精神却代代相传。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肆虐,河南省首批支援武汉医疗队的成员李俊姗在武汉隔离病房中为患者演唱豫剧《穆桂英挂帅》鼓舞人心,被网友们亲切地称为“当代穆桂英”。“穆桂英”精神已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千古流传。(本报驻河南记者 张莹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