迳下村位于广州市黄埔区龙湖街道东南部,已有将300年的历史。从2020年开始,迳下村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完成了从“土山村”到“美丽园”的蝶变,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成为黄埔新的“网红打卡点”。在迳下村惠农中心的二层藏着一家馆藏丰富的乡村图书馆,人们不仅能在这里读书,还可以远眺迳下的田园美景。

这家图书馆是由黄埔区文化广电旅游局、黄埔区图书馆、科学城集团与迳下村共同打造的。由黄埔区图书馆提供业务系统支持、服务指导,实现广州市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黄埔区图书馆馆长孔玉华说:“这里专配旅游、农业农村等专题书籍,为游客和当地农民提供精准阅读服务,为惠民中心党群活动、金融服务、就业指导培训等提供智力支持。”

除了迳下村,2021年,黄埔区图书馆在拥有7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九佛莲塘村也建立了一座现代化智慧乡村图书馆——黄埔区图书馆莲塘分馆。孔玉华介绍,该分馆建筑面积500方米、阅览座位100席、藏书1.5万册,设置党建、乡村振兴、国学等专柜,集休闲阅读、文创展卖、艺术展示等多功能于一体,有效盘活地方文化旅游资源,寻求最大公约数,助力乡村振兴。

在这两个特色网红村建立分馆,正是黄埔区图书馆不断拓展惠民服务的标志。孔玉华表示:“我们依托成熟的总分馆建设服务体系,织密公共图书馆设施网络,以总分馆制建设为抓手,以‘总馆+分馆+服务点’阅读空间为核心,以馆校合作、智慧交通阅读驿站为补充,构筑‘1+3+2’公共图书馆设施网络布局,形成具有黄埔特色的图书馆集约式服务体系。”

年来,黄埔区大力推动“图书馆之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已实现“政府资源补给+企业自主运营+社会力量参与”的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黄埔模式”,建成各类型公共文化新空间500多处,达到每7000人拥有一个公共图书馆的全国领先标准。

“1+3+150+N”是年来黄埔区图书馆摸索出的一条阅读新模式——以“埔阅万家,开卷黄埔”为1个主题,面向企业员工、社区居民、校园师生三大板块服务对象,开展150场各类出新出彩活动,影响多个社会群体、组织,惠及35万人。

如何让文化艺术真正扎根基层沁润人心?黄埔区图书馆将纸上、线上阅读行为延伸为线下文艺演出,“黄埔诗歌音乐会”打造了“行走的艺术图书馆”;深入基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举办27场代表手工技艺体验与传授活动,参与者达800人次;倡导群众时刻保持对生命、情感的尊重,触动群众对生活的热爱,举办14场线下生活美学、体验、培训活动,受惠群众达400人次。

如何帮助学校开展更丰富的素质教育活动?黄埔区图书馆自2020年以来,先后组织了17场校园航空航天科普巡展,1.3万余名学生线下参观,12万人次线上观看网络直播;邀请广州文学界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及高校教授到黄埔中小学开展20场精彩的讲座;2021年9月至11月,黄埔区图书馆面向年龄为6岁至12岁的中小学生,组织举办2021年“黄埔好少年”大赛,受到师生和家长欢迎。

基层文化单位不仅是“文化轻骑兵”,还是国家和社会的毛细血管、神经末梢,承担着把党和政府的政策用文化载体传递给基层群众的任务。

“为深入学落实国家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的创新驱动战略,2018年黄埔区图书馆打造创新文化品牌——‘黄埔有故事’活动。”孔玉华介绍,活动搭建了新型公共文化交流台,连续5年邀请区内156位来自教育、艺术、航天、环境卫生等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学者、艺术家、教育家、企业家走进图书馆分享创业故事、总结创业经验、传授创业智慧。通过创新政企合作方式、创新服务模式、扩展服务领域等,扩大品牌影响力,赋能区域经济发展和营商环境优化,讲好新时代中国创新创业创造故事的“黄埔样本”。

“一直以来,黄埔区图书馆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孔玉华表示,今后黄埔区图书馆将继续着力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满足城乡居民对高品质文化生活的期待。(本报记者 刘源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