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推动共同富裕的基础力量,也是关键变量。为了让偏远山区的孩子能够读到更多的好书、改善欠发达地区农村小学的阅读现状,浙江省温州市图书馆推出了“百村百校·文化共富”公益捐书活动,并利用流动图书车把爱心图书送到学生们的手中。近年来,温州市图书馆坚持以优质高效、普惠均等、长效发展为导向,聚焦群众公共文化阅读需求,推动服务标准化、社会化、数字化、特色化赋能文化共富。
“社会化+标准化”,
提升新型阅读空间服务效能
大大的落地玻璃窗旁,一排排整齐的木质书架、质感极好的桌椅和暖暖的灯光……每逢周末,家住温州市区百里东路的刘聪聪都会带孩子到家附近的海坛广场城市书房。孩子写作业看书,她阅读书籍,母子俩悠然自得地享受宁静的阅读时光。像刘聪聪这样的市民还有很多,每天半小时,用阅读点亮生活。
2014年,温州第一家城市书房在市区县前头诞生。这家带有试验性质的城市书房一经面世,就受到广大温州市民的追捧,城市书房首战告捷。在专项资金、政策引导和温州市各级图书馆的努力推动下,温州城市书房如雨后春笋,遍布瓯江大地,成功打造出15分钟阅读文化圈,形成爱阅读的新风尚。截至2021年12月,温州全市已建成112家城市书房,总面积2.75万余平方米,总藏书120.6万册,累计接待读者1400.13万人次,流通图书1283.21万册次,办理借书证10.49万张。
2020年9月,城乡公共文化空间创新发展与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暨“全国城市书房合作共享机制”成立仪式在温举行。温州市、上海市浦东新区等十地在温州共同发起建立“全国城市书房合作共享机制”,共同搭建全国城市书房共建共享平台。这背后,离不开温州城市图书馆在探索提升总分馆服务效能方面的成功实践。
温州市图书馆馆长张启林表示,城市书房作为特色的图书馆总分馆建设“温州模式”日益成型,成立全国城市书房合作共享机制推动区域联动协调发展,法人治理结构改革持续深化,阅读服务体系建设城乡并举,努力构建布局均衡、供给多元、服务高效、协同共进的公共图书馆治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共建共治共享书香社会阅读温州,让服务有“温度”更有“精度”。
“网络化+数字化”,
集约服务资源传送精准触达
为让优质公共文化资源惠及基层群众,温州地区公共图书馆联合推进“一卡”“一网”“一中心”资源服务体系建设,搭建全市公共阅读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建立文献资源共享调拨中心,依托线上联编数据与线下物流体系相结合,将定期配送与“点单式”服务供给相结合,建立和畅通各级服务点、新型阅读空间与分馆、中心馆的需求反馈机制,构建精准触达的服务资源传送体系,实现全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资源统筹,互联互通。
温图8辆“流动书巴”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服务点,按百姓需求开辟“停靠点”,先后开辟72个乡村(社区)、学校(幼儿园)阅读服务网点。为搭建高质量的流动文化资源,“温图书巴”集结社会公益力量,组建了一支以温州地区教育工作者和名优阅读推广人为主力的师资队伍,将优质的静态、动态阅读资源送进基层。
常态疫情防控下为畅通数字资源服务,温州市图书馆迭代升级数字资源服务门户网站,健全数字图书馆总分馆建设,通过统一用户管理平台、整合全市各馆用户信息,实现线上资源“一键式”检索,“一站式”资源获取。全面推进社保卡“一卡通”应用,推出“一键借阅”等应用场景,打造线上线下融媒体阅读推广平台,依托“智慧文化云”等技术平台实现数字资源共建共享,让阅读触手可及。
深化多元合作,
探索供需精准对接
“我希望赋予民宿一种情怀,它可以不以盈利为目的。这是一种探索内心世界、追求平和心境的过程……”不久前,在温州市图书馆举办的真人图书馆活动中,小学语文老师、“游驿”民宿的主人刘艳艳做客温图直播间,讲述她在岭北买下一处民房用作民宿,创办暑期公益夏令营活动的故事。
随着国家“双减”政策的颁布落地,温州市图书馆围绕提升少儿服务品质与打造社会教育“第二课堂”,探索文教旅融合型研学服务新模式,积极深化“馆校社”合作,面向未成年人开展“走、读、研”课后服务,申报成为当地首批中小学研学教育实践基地。
此外,温州市图书馆创新“行走的阅读”文旅融合研学项目,以“读书+实践”为导向,打造集听讲学写、走访参观等为一体的户外研学旅行,推出“温图有约”“课后·图书馆时光”等服务,培育未成年人的阅读习惯。
“我们积极探索并扩大社会参与,深化治理改革,创新管理机制。自2021年以来招募吸纳社会监督员参与图书馆治理,监督图书馆日常服务工作开展情况,对图书馆工作和队伍建设等提出意见建议并督促整改落实。”张启林表示,通过社会监督员的深度走访、座谈交流和角色体验等方式,帮助图书馆找问题、促进步,逐步探索出一条吸纳群众发声、激发群众从文化自觉走向文化自为的创新路径,让文化服务有“温度”、更精准,不断提升服务效能。(何 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