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丰富文化服务项目,提升文化服务水。建设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农民工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和就业载体。持续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支持重点村发展社区工厂、乡村作坊、家庭工场(作坊)。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乡村振兴巾帼行动……”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日前出台的《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在加大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力度等方面作出相关要求。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2021年2月,由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意见》指出,把乡村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大力培养本土人才,引导城市人才下乡,推动专业人才服务乡村,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年来,陕西以文化和旅游助推乡村振兴持续发力,背后离不开“人力资本”的不断升值。用好、用活文旅人才,为乡村振兴凝聚力量,陕西各地纷纷开展有效实践。

带着技艺再深造

人才培养深入基层

年来,我为了保护和传承好这一非遗项目,在8个镇倡导推行‘企业+农户’经营发展模式,增加了大伙的收入,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出了一份力。接下来,我将在传承好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提升产品品质,挖掘文化内涵,继续带领乡亲们用传统手艺创造财富。”在由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陕西省非遗保护中心、安康市汉滨区文化和旅游广电局主办的陕西省“乡村振兴 非遗先行”实践提升班上,安康市汉滨区非遗项目“牛肉酱制作技艺”代表传承人汪新发如是说。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一代代传承人传递着文化和技艺。作为全省文化馆和非遗保护中心的“龙头单位”,陕西省文化馆、陕西省非遗保护中心积极发挥人才和资源优势,通过对接高校及企业资源,将非遗人才课堂搬到基层传承人、民间艺人的身边,帮助他们开拓视野、打开思路、提高技能,增强他们的传承实践能力,全面推进全省非遗保护,助力乡村振兴。

陕西省文化馆培训部主任孙静表示,举办乡村振兴技艺培训班,可以帮助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进一步更新创作理念,提升创作技艺,从而使相关非遗项目传承发展得更好,成为延续历史文脉、助力乡村振兴的文化载体。

陕西省文化馆非遗保护部主任白拴锁说,要更好地服务基层,就要让培训班“动”起来,把课堂设在乡村,让专家和老师到基层举办讲座、开展调研、分享经验,推进全省非遗传承工作进一步融入乡村振兴。

据介绍,陕西省文化馆通过与基层馆联动的方式,举办了乡村振兴巧娘(巧匠)传承技艺系列培训班,不断壮大民间技艺人才队伍。据初步统计,2017年至2021年5年间,已举办包含剪纸、刺绣、面花、草编、藤编、安康塌辣子等多个项目的巧娘(巧匠)培训班,培训学员1000多人,培训对象都是在当地拥有某一技能的普通百姓。

人才培育也是各地文旅部门的重点工作之一。譬如,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整体质量和水,培养一支有文化、懂业务、善组织、会管理的基层文化妇女人才队伍,年来,安康市汉阴县持续举办乡村文化振兴——“基层文化妇女干部大讲堂”培训班,带领大家取真经、开眼界、拓思路,汇聚起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在汉阴县2021年“基层文化妇女干部大讲堂”结业仪式上,不少学员称赞培训班重点突出,让人收获满满,明确了乡村文化振兴的方向和路径,可谓一场“及时雨”。汉阴县涧池镇文化站站长张丹说:“我将认真梳理此次培训学的所见所闻、所感所获,加强消化吸收,并积极与同行分享心得体会、密切交流合作,努力为我县乡村振兴贡献文化力量。”“想到要将界牌村打造为汉阴独具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村,突然感觉身上担子有点重。”界牌村文化妇女专干胡胜花说完,脸上露出干劲十足的微笑。

与时俱进再提升

文化人才各显神通

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是现阶段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文化和旅游人才的重要作用,通过文化认知统一思想、引领行动,紧跟时代发展推动文化的传承传播,可以凝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

今年初,为促进乡村文旅融合发展,咸阳市群众艺术馆联合宝鸡市群众艺术馆、安康市群众艺术馆以及青海省西宁市文化馆、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文化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奎屯市文化馆、甘肃省酒泉市文化馆等14家联盟单位举办了2022年“文化动车——丝路情·全国行”西北五省区“5+1联盟”乡村文艺“大联动”作品线上展演活动,相关作品在咸阳市群众艺术馆微信公众号、国家公共文化云、西北五省区文化馆数字文化云等台进行展播。咸阳市群众艺术馆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各地群众自编自演的精彩民俗节目,展现了向上、向善、向美的精神风貌,有助于推动新时代乡村文化发展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文旅融合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铜川市文化和旅游系统以线上线下宣传培训为依托,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及网络新媒体,多形态、多角度、全方位展开宣传,把乡村振兴战略贯穿到日常文化工作中,为乡村振兴营造良好环境。铜川各地基层也充分利用文化长廊、文化墙等阵地,广泛宣传乡村振兴战略,形成良好舆论氛围。

在宝鸡,“乡村网红”培育如火如荼,让村民们赶了把时髦。“山清水秀的留凤关榆林铺孕育的蓝莓是您的最佳选择!”“木白蟒寺村的手工挂面纯天然无添加!”“来自坪坎孔官村的手工编织花篮,欢迎大家采购!”宝鸡凤县今年举办的首届网络主播海选大赛决赛现场,来自各镇、各行业的网络主播同台竞技,通过才艺展示、现场模拟主播等环节各展绝活。与此同时,选手们还根据当地素材,将美食、工艺品制作以及风景、美食打卡场景录制成短视频上传,让凤县之美在网上持续传播。据凤县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介绍,为拓宽农业特色产品的销售渠道,凤县聚焦本地有发展潜力的优秀电商主播,全力打本土“网红”。本次海选大赛旨在遴选、培育优秀电商主播人才,通过他们的传播力吸引更多游客到凤县品美食、赏美景。(本报驻陕西记者 秦 毅 文)

推荐内容